静态博客入口:http://blog.5d.cn/user45/ieatj/
2008/04/29 | 《秒速5厘米》:场景>情节>人物
类别(动画观赏) | 评论(0) | 阅读(101) | 发表于 00:23
《秒速5厘米》看过一遍后紧接着来第二遍,不休息,不间隔,不插入别的任何动作,第一遍熟悉大概剧情,第二遍才是把心贴上去细细的品味。因为没看过此片的小说或漫画,只是单纯得从这部分为三个小短篇的动画中去感受一些东西。

看过一些喜欢这部片子的人们写的影评,大家都沉浸于远野、明里、花苗三人之间心里距离的一种纠葛。而于我故事本身也许不是主题,场景>情节>人物,是我接连两遍后的直观感受。

《秒》的场景实在用心且赋予想象。看了花絮采访新海诚讲到制作小组会去各地取景,片中呈现出来想达到的效果就是让熟悉这个地方的人觉得:啊,真的是这样的;让没有来过这个地方的人觉得:原来这里是这个样子的。这是他的目的,所以《秒》的场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极尽真实,真实到教室电灯眨巴得逐一明亮、真实到车站检票机上光泽的棱棱角角(看到这个画面我都会想到北京地铁即将上岗的新检票机)。但是如果动画只是利用一些技术将实景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,充其量只是让观众佩服画师的技术,这样的场景再多也只是片中点缀。而《秒》的场景之所以让我认为可以凌驾于内容之上,是因为他真正的出色是在精细真实的基础上营造浓厚的氛围,而氛围的作用则是时不时得探击人们的内心深处。

比如第一篇《樱花抄》中,从远野登上列车开始,耳边就不断得充斥着各种杂音,包括列车行进的声音,远野内心的独白,暴风雪声,站台上永远都在
2008/04/14 | 《TELL ME WHY》的剧情
类别(初级实验FLASH) | 评论(0) | 阅读(23) | 发表于 18:15

不知道《TELL ME WHY》看起来会不会很混乱,在做的时候也构思了一段故事,一些细节可能用尚且拙劣的动画手法无法表现出来,还是将剧情贴出来,如果第一遍看动画觉得乱的话,看看剧情可能会好点。

     片子的主角是一名年轻的战地记者,最近他经常陷入一种梦境,梦见一群活泼的孩子在蓝天白云下嬉戏。片子以记者的梦境开始,孩子们在河里捞河贝,在草地上扑蝴蝶,快乐得歌唱玩耍。突然记者被一声炸雷惊醒,回到现实,原来睡觉时电视没关,新闻里正在报道前方战况,是坦克的轰鸣打破了记者的梦境。

     “2007年6月9日,由于双方合谈问题陷入僵局,边境战事再度升级。目前已有170万人口流离失所,国际社会给予巨大关注”,电视台里,主持人正念着记者发去的新闻。关掉电视,镜头移向架子上的三个镜框,一个是记者在前线阵地上的照片,一个是因为出色报导而被授予2006年度新闻奖的照片,第三个像框里的是一个孩子,服装与记者不同似乎是异族,蓝天白云下笑得很灿烂,这孩子与梦里扑蝴蝶的那个孩子有几分相似,他的相片为何会在记者的像框里?记者拿过像框,陷入回忆。

      时间回到2006年,记者奉命到前线阵地进行报导,汽车开到半路抛锚,看看时间是2006年5月8日中午12点多,荒芜人烟的沙漠里偏偏车子烧开了锅,上哪去找水呢?四下张望,远处走来了一个孩子,看衣着可知他是当地人,他的国家正在遭受记者所在国的打击,不过孩子倒没对记者有何恶意,他带记者找到了大河。车子修好可以重新上路了,

2008/01/27 | 看到作品被推荐了,受宠若惊
类别(初级实验FLASH) | 评论(2) | 阅读(36) | 发表于 22:43

今天来发2号作品的,看到《信客》在动画作品那里被推荐,受宠若惊!还是没太搞清楚日志里怎么贴FLASH和图片,只是在作品集里COPY了代码粘在第一贴里,没想到原来那代码是但凡有新作品就会自动更新,所以第一贴也不光是《信客》了,今天来发了2号作品才发现原来是这样子滴。

《信客》发完后就开始做个小贺卡式的小作品,也就是今天发上来的《平凡的我们》,本打算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身边的朋友,不过选择的背景音乐有点“凉”,所以搞得节奏啊,画面啊,文字啊都是凉的,不太衬新年礼物这一初衷哈,明天带公司去给朋友们瞅瞅,不知他们会怎么感觉。背景音乐的名字是《heartbreak》,搜索引擎里能搜到,忘了是以什么关键词来搜的了,总之是无意中获得。

《信客》完后,朋友们问下步做什么,我说要做好人物形象和动作,可是,哎呀,太难了,像我这种没人指导,自己摸索的门外汉要达到那一步还不知道哪一天去了。老妈说:“为什么你的人物都长一个样”,瞥了一眼,因为我现在只会这么画!老爸看完沉默了一下,然后说:“好象广告啊”,他的感觉倒挺特别,想办法再多点表情,再多点动作就好了,他每次都这么说。

我怎么才能让表情和动作多一点呢?

2008/01/22 | FLASH专贴
类别(初级实验FLASH) | 评论(5) | 阅读(47) | 发表于 09:18